自然能让工作状态提升20%?看看这个实验就知道啦!
我们一直说,我们的使命是设计有温度的工作社区。
那怎么设计才是“有温度”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biophilia,亲生命性。的确,在工作场所中,有自然“捧场”确实让我们的状态更好,那问题来了:
究竟要好多少呢?
而更有趣儿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用人工的景观代替真实的自然景观?
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想象在一个办公空间里,如果有可能放在这四种物件:
或者5:什么都不放
你觉得,你在哪个环境下工作状态会最好?排个序?
给你点时间——
有一群研究者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了在新西兰一所高中工作的六名女员工,这六名女员工年龄差不多,都做的是行政上的工作,而且她们的办公室彼此相邻。
这是一个小样本研究,为期4周。
4种物件被随机安放在4个办公室里显眼的地方,而剩余的2间办公室什么都没有,作为对照组。六名女员工被随机分配到某个办公室,而且每一周办公室内的物件都会发生变化。比如上周,你看到的是真鱼缸,而这一周你看到的可能是假花。
每周结束的时候,研究者都会用问卷的方式,记录六名女员工这5天的状态。问卷采用利克特量表(0,1,2,3),对状态的维度做一个评分,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情绪与状态就会越积极,即工作状态也越好。
状态的维度包括72项,探究参与者的工作状态:问卷调查的标题为
“你今天感觉如何?”
内容包括
冷静-焦虑(CA)
友好-敌对(AH)
兴高采烈-沮丧(ED)
自信-不自信(CV)
精力充沛-疲惫(ET)
头脑清醒-头脑糊涂(CC)
在第五周结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半结构式访谈,记录每个参与者的体验与状态。
得到了大量的数据,研究者经过分析后,得出了这样一个数据图:
再将数据转化地直观一些:
实验来源:World Health Design
嗯,各位看到最终的实验数据了,也到了我们的结论环节:
1:真实比人工自然更能激发工作状态
真实的自然(特别是能移动的自然)表现出了明显的功效,在普遍情况下比对照组(什么都不放)的状态高出10%,而在鱼缸状态下要高出20%!
因为如果自然是真的,活动的,我们的注意力便被它吸引,进而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而人工自然条件在情绪方面有较少的积极影响,因为参与者不能体验到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2:假的人工自然有时在“帮倒忙”
平常的运营工作牵涉到大量的人与人的沟通,参与员工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当参与者已经有更多负面情绪时,办公室里出现一个“假的”物件时,会导致受试者更受刺激。
3:对真假的认知非常重要
有趣的现象出现在周一,有受试者认为真花是假花,或者假花是真花,这导致了工作情绪的“不一致”,说明,如果参与者觉得物件是真的,那这便会有提升状态的功效。
所以,自然对我们的影响不取决于它是否真实,而是取决于我们对于它是否真实的认知。
4:我们希望与自然有真实的互动
鱼缸状态下,参与者的定性评估显示的整体状态是最好的。
在评价中,员工说“鱼让我的一天都开开心心的”、“我认为每个办公室内都应该有鱼”;“这些鱼有精神上的镇静作用。”
此外,在研究结束时,参与者知道鱼缸会被拿走,表示出来了失望。因为人们更喜欢那些能“动”的生命体,这让我们感觉到它与我们的互动。
单个“亲生命”物件就会带来如此显著的变化,带来10%到20%的状态提升,那如果我们真的在自然中工作,这种积极的影响会更为显著!
当然这个实验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样本的数量,其他因素的控制,还有适应的范围等等。另外,一些要求工作人员快速反应的操作重型机械的行业,这样“放松、恢复”的提升工作状态的情景就不是非常适合,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工作是越来越多的是挑战“人性”的工作,考验我们对文化的把握,对愿景的思考,我们的想象力,而办公空间也将有力地支持这一转变,有更多“亲生命”设计的应用。
我们一直在思考,是否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的环境、有温度的社区给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软环境的支持;是否因为纽约有了中央公园,让压力巨大的金融从业者们更能“熬”过来;或者波士顿或者湾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知识工作者无限的灵感。
这些都待更严谨的科学去定性定量。
但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向往自然,在雾霾横扫中国大地的现在,我们希望有纯净的工作环境,有一地草色,一弯湖光,一片森林、有虫鸣鸟唱……。
我们真的很想跟自然发生真真切切的互动!
你也许会喜欢:
更多有趣的图文,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
想跟我们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或者勾搭一点都不像院长的兰院长:13482764916
让我们一起,点燃工作热情!
欢迎各位来我们的办公室参观,FTA办公室是一个按照WELL健康建筑标准打造的办公空间,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办公空间都把健康作为必须,让员工的效率、创意及幸福感都得到提升!